找活动
创作坊
研行书
旅图
博物/森林
分享
收藏
38
报名 已截止
活动时间 2017-04-16 至 2017-04-16
剩余名额: 【已截止】
集合地点 亚朵吴酒店
活动回顾

奇特旺自然营:听听导师和营员们回来怎么说!

以下是4月16日,青蜜研学导师张劲硕博士,在研行家沙龙第二期的分享内容精彩摘录:尼泊尔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它的海拔从最低70米,最高海拔可以达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部是喜马拉雅区,南部毗邻印度,是个热带平原地区,所以它的自然地理非常丰富,垂直分布非常明显,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在尼泊尔南部,从加德满都往西南方向开,这个距离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弯弯曲曲走过来,大约是180公里,但是我们坐车过去,单程时长大约就有六七个小时,可想时速是非常非常慢了,因为路况实在太差。

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原来的面积很大,大约有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后来随着周围的建设,现在的面积也有大约九百平方公里,面积比加德满都还要大。

第一期刚结束,第二期就来了,猛戳这里,看看谁带队!【奇特旺第二期】五一小假,动物学专家带队奇特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之旅(尼泊尔 4天5夜)

图解奇特旺森林见闻

张劲硕博士在竹居

首先要说的是在奇特旺骑大象,骑大象这个行为被很多环保主义者反对,因为他们觉得骑大象虐待动物。但是从当地人文、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历史等各方面进行考察以后,就可以有所理解。在奇特旺,很多象夫从小以大象为生,大象和象夫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大象在当地历史上,无论是作为搬运工具或者交通工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骑大象这种方式也就世世代代保存下来了。不过现在包括象夫也好,以及人工驯化的大象也越来越少了,相信这种文化也会慢慢消失。这些依靠大象生活的这些人,他们对大象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很多象夫和大象一起成长,他们小时候就和大象一起玩,慢慢的他们和大象也就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很难说是奴役的关系,还是一种朋友的关系。 

Image title

这是青头鹦鹉,头部是青灰色,而且它的尾巴很长。在酒店时,早上可以看到它们,很吵闹,它们在早晨去找一些水果作为食物,非常容易见到,雄性的嘴是红色的,雌性的嘴颜色很浅,是微微的灰色或者黑色。

Image title

在奇特旺每天早上起来,吃早餐之前,都会走出去看看。当时我发现一棵很高的树上,有一个“小圆球”。从远处看,它就是一个小黑点儿,用长焦镜头拉近一看,发现这是一只林鸺鹠。鸺鹠是一种小型猫头鹰,这类小型猫头鹰并不善于抓兔子啊老鼠啊这些,它们抓的都是大型的昆虫或者小型的蜥蜴、小老鼠之类。大家看这张照片,这只林鸺鹠的就抓着一只蜥蜴。

Image title

这是栗头蜂虎,它是翠鸟的近亲,我们称之为“攀禽”。从分类学上说,它们是佛法僧目。这个鸟还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喙很长,它们抓到蜜蜂或者马蜂以后,先把它们尾巴上的刺在树枝上蹭掉。在奇特旺时,蜂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好多队友们看到它都很兴奋,它飞起来羽翼的颜色非常鲜艳,翅膀部分是绿色或者青绿色,头部是栗色的,喉部是黄色的,蜂虎经常是一对儿一对儿出没。

Image title

这是黑头黄鹂,这在印度和尼泊尔是很常见的。我们背唐诗,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将近五万首唐诗当中,讲鸟的就有六千多首,为什么古人老爱写鸟,其实并不光是因为鸟儿美丽,它们确实美丽,更是因为他们写的这些鸟儿都是常见的,都是生活在人们身边的。当他们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两个黄鹂站在柳树上,他们一眼望去,就有一行白鹭从眼前飞过。但今天为什么我们觉得这只是一种难得的意境,那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环境已经破坏的太严重了,这些鸟儿就远离我们了。但是在奇特旺国家公园,我们依然可以推开窗户,看到黄鹂。

Image title

这张照片里的鳄鱼让我非常兴奋,这是一种非常非常稀少的鳄鱼。这趟去奇特旺之前,我的目标动物就有它。鳄鱼我们一般是靠吻部来区分,图片中的鳄鱼特点就是嘴非常非常长,这种鳄鱼中文正规名字叫“印度鳄”或者“食鱼鳄”。这种鳄鱼在印度河和恒河里都有,但现在它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全世界食鱼鳄的数量应该不足三百条。但在奇特旺的那个早上,我们一坐船,没划两步就看到了一只成年的食鱼鳄。大家可以看到,食鱼鳄还有一个特点,一方面它的嘴巴很长很细,另一方面它的尾巴是所有鳄鱼里最长的,它们整个身体的一多半都是尾巴。

Image title

我们在奇特旺森林公园里徒步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鸟,站在高高的枯树枝上。这是一种钳嘴鹳,这种鸟名字很好记,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嘴,就像钳子一样,中间是空的,它的嘴可以夹碎一些蚌或者蛤蜊,一些硬壳的食物。钳嘴鹳以前我也见过,大约六七年前,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一次记录到钳嘴鹳这样的鸟种,严格讲,它应该叫做“亚洲钳嘴鹳”,和非洲钳嘴鹳有所区别。

Image title

这是红领绿鹦鹉,当时它站在一棵非常非常高的树上,我先是听到它的叫声了,然后看到它不断的在飞,这是一只雌鸟。 

Image title

这是另一种鳄鱼,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嘴和刚刚那种鳄鱼差别很大,它的嘴很短,它的名字叫“沼泽鳄”,当时距离我们也有大概一百米的距离,当我们再接近的时候,这只鳄鱼非常警觉,很怕人。

Image title

这是距离非常远拍到的一种鸟,隔着河,逆着光,不过它的特征依然很明显——金色的眼眶,这类鸟称之为鸻,名字叫金眶鸻。它们和鹬关系很近,都属于涉禽,经常在岸边活动。鸻的嘴比较短,鹬的嘴更长一些,脖子更细一些。鸻非常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全是碎石,石头下面会有很多昆虫或者水生无脊椎动物,这些鸻就在石头滩上快速移动,捕获这些食物。

Image title

这是家麻雀,它的特点是,它的头部是灰黑色的,下颏和胸部是黑色的。

Image title

这是我们这次奇特旺之旅的主角了,我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看到这么多。这种犀牛叫“印度犀”,也叫“大独角犀”。世界上有六种犀牛,非洲有三种,亚洲有三种,非洲的是北白犀、南白犀和黑犀,亚洲的是苏门答腊犀、印度犀和爪哇犀。亚洲的这三种犀牛,中国历史上全都有,但是随着环境的变迁,人类的捕杀等等原因,中国的犀牛都灭绝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中国西藏东南还有印度犀,在云南西双版纳还有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但现在已经彻底没有了。现在全世界最容易看到印度犀的就是尼泊尔的奇特旺森林公园,在印度也能见到,密度较高。除了独角的特点外,它们的皮肤相对白犀和黑犀来说,更粗糙,很多人会发现犀牛像穿了铠甲一样,这是因为它们皮肤的愈合程度没有那么高,这就意味着印度犀在所有犀牛中是比较原始的,更原始的是苏门答腊犀。

Image title

这是另外一种蜂虎,这种蜂虎和刚才看到有什么区别呢?刚刚那是栗头蜂虎,喉部是黄色的,而这个喉部是蓝绿色的,这叫绿喉蜂虎。

Image title

这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叫棕胸佛法僧。佛法僧这个名字很奇怪,佛法僧这个名字来自于日语。当时命名这种鸟的时候,科学家听到周围有很多这种鸟的叫声,发出类似日语“佛法僧”一样的叫声,他们想当然就认为是三宝鸟,当时他们就把三宝鸟叫佛法僧。但是日本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听到的其实是东方角鸮,是一种猫头鹰,并不是三宝鸟的叫声,于是他们将错就错,把三宝鸟叫做佛法僧。

Image title

这是黑鹮,是朱鹮的近亲。它的头部很像朱鹮,头顶也是裸露的,身体颜色偏棕色,翅膀那里是蓝紫色,它们喜欢在地面上,捕食一些地面上的昆虫。

Image title

这是野生的豚鹿,能看到它是很难得的。中国的豚鹿已经基本灭绝了。这是一头成年的雄性豚鹿,个头挺大。照片里的豚鹿躲在灌木丛里,正在挠痒痒。

Image title

这是白斑鹿。辨别鹿的种类,主要看鹿角,因为每一种鹿的角都是不一样的,鹿角分段的岔,每个岔的方向角度个数都是鉴别种类重要的特征。

Image title

这是一种亚洲秃鹳,这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站立时颈直起来,身高可达1.2米。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东部和南部、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地。

Image title

这张照片给大家看看,能看出来是什么吗?在树上有一道一道的痕迹,我们管这个叫“挂爪”。这是老虎标记自己的领地,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大威猛,一般会立起来,趴在树上,用爪子留下非常明显的痕迹。 

Image title

在奇特旺可以看到很多树上绑着红外摄像机,有动物经过时,它就会自动拍照,这些红外摄像机是尼泊尔老虎基金会安置的。当时我们徒步的时候,正好到达他们的一个保护站,那里刚好有一个外国学生,我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就说他们是来自于尼泊尔老虎基金会,他们通过放很多红外线监测当地老虎的数量。

Image title

在奇特旺森林里徒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虽然比较辛苦。在徒步之前,希望能看到一些大型的动物,但实际上只看到了一些鸟和一些昆虫。在徒步过程中,我们随队的向导为大家介绍了各种植物,包括这些植物有什么功效啊,能治什么疾病之类。奇特旺森林属于季雨林,季雨林不像雨林,雨林是常年下雨,比如像亚马逊或者印度尼西亚那些地方。在奇特旺森林中有些路,是人走的路,也是动物走的路。有时候,我们经常能在路两边看到大象的粪便、犀牛的粪便。

博物营团员分享活动感受

奇特旺博物营全体合照

Image title

王娟(家长):

这次尼泊尔奇特旺研学活动,我是带着女儿,跟着张博士一起走进奇特旺森林。这次青蜜组织的活动特别好,在森林里有徒步、骑大象和坐车三种方式看动物。对我们成年人和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感兴趣,同时又比较有挑战的活动。

我起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去研学旅行,但是到了那儿,我发现我自己在这个行程中,就对尼泊尔的文化、环境包括野生动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而是我自己很愿意听张博士去讲。所以,作为家长来说,咱们自身也应该有一种学习探索的态度,并且以此来影响孩子。而不是说,把孩子送到那儿就不管了,家长应该跟着孩子一起去学习。

这次奇特旺之行的收获挺多的,比如说我们之前只能从电视上或者网络上看到的都是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这些东西都是平面的,给我的视觉冲击就是很好看,很好玩,但是不能感觉到它是一个生命。当我真正走进奇特旺之后,才感到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是鲜活的生命。

Image title

王娟老师的女儿

我孩子才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带她去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去看动物,但是没有机会让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来访者,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去看它们的生存环境,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去奇特旺是第一次,所以我的收获挺大的。我觉得从家长的角度也好,或者从朋友角度也好,我经常鼓励我的朋友们也去参加这样的研学旅行,不一定是非要带着孩子才能去做,而是我们本身作为成年人,我们小时候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现在有这个机会了,我们都应该跟着去走一走,学一学。

Image title

朱亚明(退休的老前辈):

为什么我们会想参加这个活动?其实在退休之后,我们去了很多地方,那就是简单的旅游,但是像这种形式的经历还是第一次,本身对动物很感兴趣,但是了解的又比较少,所以一看到这个活动就报名了。

跟年轻人一起,我们觉得很开心,大家在一起,兴奋点和谈论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我也觉得,从知识方面来说很有收获,同时这个行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Image title

张劲硕博士(本次活动导师):

朱亚明老师回来以后,还发了好多照片,问我这些鸟的名字和各种动物的名字。温故而知新,所以每次旅行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记住几种就已经很不错了,关键还是一种感受的过程。我们青蜜在做的这些事情,也是希望大家能具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真正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和人文,而不是把孩子,或者把自己送到学习班,或者天天把自己禁锢在城市的牢笼里,这是一种更大的收获。

Image title

雷永青(青蜜创始人):

“你有多丰富,世界就有多精彩。”这是我们青蜜的一句slogan。从上一期沙龙,听郭老师讲的观鸟的知识,到这次听张博士讲尼泊尔的旅行,你会发现,他们的回顾分享起来比你更加有故事,更加有知识,更加有亮点。我觉得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丰富度比我们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把郭耕老师、张博士这些专家请过来带队。这是我们这次旅行最核心的亮点,他们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知识点,除此之外,他们能给大家传达一些生态保护的理念、学习的方式、研究的方式。

不管是对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是需要学习的。这种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我们还会组织再去尼泊尔,也希望这样的路线可以不断重复,但我们也在思考和探索,每一次活动应该有怎样的递进,才能有一次更深入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带着一个更加具体的研究目标,有更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有这样一次旅行的机会,让他们打开兴趣之门,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最后,感谢整个团队对我们活动的支持。

导读0
QQ咨询
微信客服
在线咨询
固话咨询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咨询活动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 忘记密码注册 |

登 录

短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