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介】
明朝正统年间,一座先进的天文台于北京城东(也就是现在的建国门一带)拔地而起。它的天文仪器配套齐全,为明清两朝的天文观测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这就是北京古观象台。
早在公元1279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如今古观象台北侧位置处建立了一座司天台,也就是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明朝建立后,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1669-1674年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分别是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康熙五十四年,纪理安在此设计增添了一台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至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架古仪都已装备完毕。
在清朝后期,八国联军偷走了古观象台的仪器。后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法国和德国政府将这些仪器归还给中国。张衡设计的早期地震仪曾被安置在天文台,其他一些明朝时期的天文仪器被安置在了现在的南京紫金山山天文台。
【活动主题】了解古人如何探索天文知识,激发孩子探索星空学习天文的兴趣
【活动时间】2018年6月23日 9:30-11:30
【主办方】 青蜜·研行家
【活动地点】北京古观象台
【集合方式】自行前往,集合地点为北京古观象台正门
【招募对象】亲子家庭(8组家庭成团,最多不超过15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