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研学营
兴隆观测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于1965年首次踏勘,1968年开始投入使用,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成为亚洲大陆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基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燕山主峰南麓,平均海拔约900米。
兴隆观测基地目前口径大于50厘米的望远镜共有9台,分别为:郭守敬望远镜(LAMOST)、2.16米天文望远镜、1.26米红外望远镜、1米反光望远镜、60/9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85厘米反光望远镜、80厘米反光望远镜、60厘米反光望远镜、50厘米反光望远镜,具备完备的高、中、低色散光谱和高精度测光观测设备,探测能力覆盖光学波段和近红外波段。
除LAMOST已发布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谱数据库外,每年有百余人次的国内外天文学家利用2.16米等其他天文望远镜从事恒星、星系和太阳系内天体等多种天文观测研究。基于基地2.16米望远镜等设备已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多篇论文发表于NATURE等顶级学术期刊,多项成果入选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并在国际联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兴隆观测站平面图
先来欣赏两张研行家往期活动在兴隆观测站拍摄的星空!
特别说明:天文观测受天气影响较大,不确保当天天气适合观测;如遇不适合观测天气,主办方将安排替代活动,不接受以此为由的退款申请。
主办:青蜜·研行家
营队时间:2天1夜
第29期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2日(1日中午13点大巴出发,避开假期上午拥堵,2日中午12:30-13:00间离开返京,视路况单程约3-3.5小时)
第29期报名截止:2021年9月21日24:00
招募对象:
对天文观测有兴趣的成人。
6岁以上对天文观测有兴趣的亲子家庭。
团队人数最多40人。
交通方式:
大巴车集体前往
集合时间/地点:
10月1日中午13点,北京市北四环安徽大厦门口(地铁五号线惠新西街北口站A出口)
观测亮点
专业设备观测太阳,听老师讲解太阳未来的演化
认识秋季、夏季代表性星座及亮星
通过望远镜一睹木星、土星、月球等天体真容
10月1日晚20:00兴隆站上空的星图
青蜜研行家拍摄的土星
防疫事项
1.全体来访人员需在兴隆站门口扫描健康码并出示行程码(全国各地健康码具有同等效力),绿码方可进入。
2.全体来访人员需在兴隆站门口测量体温,体温在37.2℃以下方可进入。
3.全体来访人员必须是来自低风险区域内且近14天内没有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未接触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出发前一周内无发热史,一个月内没有出国史、境外和回国人员接触史。
4.参访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5.自低风险区域来访客人,应遵守北京市及兴隆县的相关防疫规定。对于突发疫情区域,按疫情突发地的防疫要求进行管理。